新闻频道
桐柏县城郊乡:乡村振兴新气象 文旅产业新篇章
时间:2023年03月21日信息来源:互联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乡村振兴网南阳讯 “城郊的野樱花又上央视啦!爸爸妈妈,快来陪我看樱花,咱们一起拍合照,拍完照一会去湖心岛划船去!”春和景明,走进城郊,观新貌,孩子与父母互动的欢声笑语在春风里荡漾。这里是城郊乡尚楼村,放眼望去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是熙来攘往的人、醒目的壁画、清澈的河流、美丽的湖心岛......尚楼乡村振兴点基本建成后,每周末都是人流爆满,白天陪孩童放松心情,晚上“夜话”尚楼赏灯光秀,不失为提升家人亲密感、亲子游玩互动、聚人气的好去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城郊乡在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整合特色资源,不断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循环”发展之路,在持续打造北杨庄和吴湾的基础上,以尚楼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打造“四个尚楼”(美丽尚楼、水韵尚楼、活力尚楼、幸福尚楼),围绕乡村休闲游,毛坡地质公园、北杨庄美丽乡村、罗庄传统村落连成一线,环游近郊。同时,采取强龙头、扩规模、创品牌、提效益、直播带货等系列举措,持续发展“茶、兰、蜜、菌”四大特色产业,开展农家乐、民宿等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不断开发打造近郊周边游成为“网红打卡地”。

 

 

(打造“印象尚楼”品牌 村民门前梅花争奇斗艳 姚薇 摄)

 

生态旅游聚人气 绿色发展添活力

 

城郊遍地都是“宝”,刘湾村的龙潭河风景区、金亭村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尚楼村的五虎山、吴湾村的返乡创业人才创建独有品牌“别山集”等,城郊致力打造近郊文化经济产业、保留挖掘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打造独有“一条线”的城郊名画,提升近郊文化旅游品质,吸引更多的人能前来领略生态秀美自然风光,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贴近群众开展用身边人、身边事倡树文明新风活动,提升文化素养、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传承中华文化成为青年人群的新追求。随着金亭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开放,烈士的故事被讲解员道出,英雄红色革命军的精神在城郊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注入红色基因;尚楼村的五虎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登山锻炼好地方,龙潭河风景区更是摩肩接踵,刚开放当天人流量突破10000人次。

 

城郊的环境美了,道路通了,湿地更热闹了,村民深刻体会到宜居宜业的便利生活。来城郊的人群里新增了一些“外地人”的身影,他们慕名前来凑热闹,看看乡村的田园风光,尝尝乡村的招牌菜,走走乡村的健身步道,闻闻乡亲的缕缕炊烟,感受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安稳、乡村的纯朴和恬静。城郊乡力求“跑”出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度,走进沿线各村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片区规划建筑。北部以北杨庄—淮源陈庄环线打造主题为探访古迹和农耕体验的乡村旅游观光带;中部以河坎—金庄—胡家沟—陈庄环线打造集骑游运动、果树采摘和生态科普为主题的生态观光绿廊;南部以刘湾—佛教学院—吴湾村、尚楼—祖师顶—月河徐寨环线打造主题为生态休闲、美食品尝和野炊宿营为主的乡村体验旅游线路。让更多的人了解城郊、关注城郊、前来游玩的人可以挑选不同路线,玩出不同体验,让广大游客能够切身体会历史古迹的的内涵美、农村生态环境自然美、采摘劳作的辛勤美、儿童嬉戏玩耍的天真美。

 

 

(美丽乡村尚楼夜景 姚薇摄)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城郊文旅根基

 

“感谢党和政府,尤其是近两年,改变很大,路也修好了,环境更清新,来往客流量增加,汇聚吃喝玩乐一条“线”,打响村民“农家乐”品牌一条“链”,提高了村民人均收入水平,家家户户壁画“焕新颜”,大家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城郊乡尚楼村支部书记李胜远说到。

 

绿色在身边,魅力新城郊。三年疫情影响巨大,疫情过后立足实情,以比学赶超的精神推动城郊经济“绿色复苏”走稳走实,强化基础设施。通过外聘设计院专家,规划打造美丽乡村尚楼,按照江南水乡特色改造居民房31户,实施五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村庄更新工程,治理河道1500米、修建拦河坝7处,建设6000平米的湖心岛一处;现在的尚楼已是碧水环绕,已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发展农家乐28家、采摘园2家,游乐场1处,乡村民宿1家,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可带动200余户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金亭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刘湾龙潭河景区的开放、五虎山的修缮、毛坡丹霞地貌的建成等景点辐射带动了周边城市人群前来观赏踏青的热潮,文化底蕴的传承、自然气候形成等景观让人由衷感叹城郊的人杰地灵。全乡上下联动,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托近郊区域的优良生态、悠久文化、人文环境等资源,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多种形式进行品牌“联名”合作,将更多美术、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建设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办特色农家书屋,推动“农家乐”品牌化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经济附加值,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志愿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享受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

 

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改造,乡村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更加干净,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原始风貌更加怡人,持续发展的势头更强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的休闲之地,同时也成为城郊旅游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美丽乡村尚楼漫水桥 姚薇 摄)

 

“两线”创新发展 培育优势产业

 

目前,城郊乡各村都积极采用“线下宣传+线上直播+N”具有各村不同的特色形式打造宣传具有城郊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链,引导文化工作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艺术类专业院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广泛吸纳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数字经济,让人才汇聚城郊,让人才返乡创业,让“乡愁”留得住、看得见、摸得着。

 

“农副产品直播间”已经正式与大家见面,开启村支部书记联合第一驻村书记、人大代表驻站、桐柏志愿宣传者等进行线上直播带货,通过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助农工作新模式,率先运用文旅文创、“互联网+”等先进管理新途径,积极投身农产品研发、销售事业,致力于让16个村各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土特产走出桐柏,结合“线上+线下”双平台,一大批城郊冠名的优质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城郊土鸡蛋、手工腊货、山野菜、菌菇、蜂蜜、虾稻米、红薯粉条等30余种城郊名优特产品群先后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据了解,已帮助销售农产品300余万元,群众户均增收2万余元。

 

截至目前,共培育产业化龙头组织8家,发展茶叶1000亩、山蜂蜜1500箱、香菇50万袋,新种植兰花60 亩,发展特色餐饮70家,打造“一店一味”特色餐饮品牌;发展特色采摘,重点围绕“毛坡—北杨庄”“金亭—尚楼”旅游线路,打造草莓、葡萄、圣女果等特色果蔬大棚35棚,以全域旅游,助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全乡依托特色产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群众达300余户,增加投入建设文旅产业30个,辐射带动周边居民经济每年翻两番,每年游客高达10万余人,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推进了近郊经济向纵深发展。

 

 

(“印象尚楼”家家墙壁“焕新颜” 村民谈笑风生 姚薇 摄)

 

“受这几年疫情经济形势的影响,像我们这种打工人在外地根本没有能力安家,家里这么好的地不用就成荒地了,现在国家重视农业、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尚楼现在已经打造的很成熟了,前来游玩的人也很多,那我就想作出一条线,让城里人体验纯天然采摘不仅增加学生和家长的常识,增进家人之间的亲密感更能增添带动周围乡邻的经济水平,我自己也想为城郊贡献一份力量,何乐而不为?”尚楼正在规划中的产业采摘园刘先生说道。

 

当好乡村振兴的“旗手”,发展乡村产业“壮体”,推进乡村建设“塑形”,加强乡村治理“铸魂”。下一步,城郊乡继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元素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打造留得住的人才基地,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谱写城郊经济复苏发展新篇章。(姚薇)


(作者:佚名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桐柏县城郊乡:乡村振兴新气象 文旅产业新篇章]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