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部分天津医疗队队员在方舱医院外合影。 耿倩倩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草原方舱故事:一群人和一段“在一起”的日子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 题:草原方舱故事:一群人和一段“在一起”的日子
中新网记者 张玮
48小时改建,24小时消杀、布置,凌晨开舱启用……“中国速度”下,呼和浩特的2座方舱医院经过昼夜搭建,陆续启用,第三座方舱医院也于日前改建完毕,进入备用状态。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暴发本轮疫情已半月有余,累计阳性感染者超5000例。
当有着300余万人口的“草原都市”被摁下“保持距离”“禁止移动”的“暂停键”,随着病毒在极短时间内“逃窜”,方舱医院成为寄托无数人希望的“生命之舱”。
图为天津医疗队驰援呼和浩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耿倩倩供图
这里记录着一段医生、护士、志愿者与患者“在一起”的日子。
方舱里的“魔法师”
“每天在舱里工作4个小时,加之路程、准备和消杀,得7个小时吧。”10月6日下午,呼伦贝尔140人组成的医疗队抵达呼和浩特,驰援当地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张晶是医疗队里的一名护士。
“抵达当天,我们到了酒店已经是晚上9点。”张晶回忆,经过两天的休整和感控培训,“8日晚上,我正式进舱开展工作。”
图为方舱医院内患者的午餐。 田琨供图
走进方舱医院,偌大的场馆里分了4个区,呼伦贝尔负责其中一个。
“舱内的患者比较多,刚开始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比较紧张。”第一天排班,张晶的工作时间是20时至24时。
来不及整理思绪,张晶和搭档立马进入状态。取药、发药、取饭、发饭……
“‘大白’姐姐,你是魔法师吗?”几天下来,病区的小朋友见到张晶就会这样问她。
那是因为张晶为了让小患者放松心情、乖乖吃药,送药的时候,她便会将自己用来充饥的糖或巧克力送给他们。
图为方舱医院内忙碌的医务工作者。 田琨供图
张晶说,这里的活儿很琐碎,但是更需细致。
方舱医院里的“新人”初来乍到,脸上总会写满“疑惑、不安”。
“我们不仅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天津医疗队的400余名医护人员10月9日落地后,马不停蹄地进入方舱医院接管病区,医疗队员耿倩倩心里有了“治疗方案”。
她利用下班时间选取了一些轻柔和缓的音乐,上班的时候带给患者听,帮助他们调身、调息、调心。
图为方舱医院内,哥哥给妹妹梳辫子。 田琨供图
早晨7点带着大家早锻炼、跳广场舞;午休后播放古典音乐《阳春白雪》以养肺;傍晚时分,“大白”们组织患者练习“八段锦”……
患者眼中的“诺亚方舟”
“明亮的灯光、温暖的床铺,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待到出舱时,我会变成一个200斤的大胖子吧。”
“各地医疗队入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症状缓解了不少。瑞斯拜!”
……
入舱后,田琨每天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写一份“方舱日记”。
10月3日,田琨作为密接者被确诊,10月6日入住方舱医院。
“症状类似感冒,大家不要过度紧张。遵医嘱,多喝水。”原本性格开朗的田琨并未受到感染的影响,不断安抚着临床患者。
田琨告诉记者,当疫情暴发且感染者数量迅速攀升时,他着实担心过救治紧张的问题。“但是没想到,两三天的时间,一座座方舱医院‘拔地而起’,一支支医疗队迅速抵达。”
如今,现有3600余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成为患者心中能够带给他们健康的“诺亚方舟”。
图为志愿者在方舱医院铺床。 张林虎 摄
《河南科技报》2021年5月25日(农村版)本期16版点击图片看大图声明:自本期起《河南科技报·新农村版》更名为《......
网友爆料:今天下午商丘中学老师因为座位的问题动手打回高复读班的学生,并且还站在板凳上辱骂学生, PS:这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