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大的遗址一两个人挖,再珍贵的文物不知道是啥:基层文保人手人才两缺
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许多重要考古遗址重启发掘,各地基层文物调查重新上路。在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对文明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日益为世人所认同之际,我们也需要看到,热火朝天的考古事业新局面之下,基层文物保护仍受制于人手人才两缺困境,田野间茕茕独行的孤军,在许多地方仍是一线文保工作者的写照。
1
10年,5000平方米遗址,一个人
“我负责凌家滩2008年至2018年的发掘工作,不管是考古所,还是我个人,都很想把这个重大遗址发掘好、研究好,这里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值得做。但实在是太缺人了,10年来基本上就我自己在干,没有固定团队,工作进展明显不理想。”回首往事,吴卫红不免一叹。
吴卫红是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他念兹在兹的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距今约5300年,为学界公认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阶段代表性遗存,也是迄今已知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缺人”堪称困扰我国考古界已久的顽症。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例,现时所内能从事考古发掘的研究人员只有20余人,却要负责安徽全境14万平方千米内的发掘工作,长期只有1至2人负责凌家滩发掘。
2008年之前,凌家滩遗址研究只能在玉器方面做点工作。吴卫红接手后,对凌家滩社会组织的研究有了眉目,聚落的系统分析也提上日程,只是,以一己之力探究上百万平方米遗址的奥秘,他每天都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
“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凌家滩,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缺人。”吴卫红说,“前几年我真没办法了,跑到网上发英雄帖,招募志愿者,还真招来了几位热爱考古的学生,帮了不少忙,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
2020年6月,凌家滩遗址启动新一轮发掘工作,人手紧缺问题仍未缓解。负责此番发掘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张小雷说:“2020年,凌家滩发掘增加了一个人,不过,考虑到所里各类急活层出不穷,我们这两个人也很难保证同时在工地。”
据悉,自1987年发掘以来,面积超220万平方米的凌家滩遗址,总发掘面积仅有不到5000平方米,占比不足0.3%。
有人说,学校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但在孩子们眼中,周口市郸城县城关......
《省人大代表王淑华炎炎夏日慰问忙》后续:献力脱贫,周口这家医院院长说到做到!本网讯(文图/刘进才王惠)省人......